Quick Web Site:www.study666.com
  首页 > 赛事资讯 > 内容  
2016-7-14

莫桑比克首届“汉语桥”冠军:想做新时代郑和

作者:Sally 来源:中国侨网 点击率:  

    中国侨网7月13日电 据国家汉办网站消息,“我想做新时代的郑和”是莫桑比克首届“汉语桥”冠军莫非学习汉语的最大动力。

  莫非在5月底莫桑比克首届“汉语桥”比赛中,以一曲婉转的越剧《盘妻索妻》和幽默夸张的“戏曲梦”演讲,一举摘得桂冠。

夺冠时刻,莫非(右一)与指导老师蒋玲月的合影

  莫非说,当初他学习汉语的动机很单纯,只是想听懂功夫电影里的台词。不久之后,他对汉语产生了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为什么说“似曾相识”?他解释道,莫桑比克的一种方言叫Changana,很多词汇的发音几乎跟汉语完全一致,连声调也差不多。如:Changana语里的“刀”与汉语“西瓜”的“瓜”,发音几乎一样,而且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刚开始,他觉得不可思议,私下还以为老师在开玩笑,拿着他们的方言教他们汉语。稍微入门后,他才发现两种语言的确有相通之处,生发出一种他乡遇故知的喜悦之感。

  有人让他介绍一些他学习汉语的心得体会,总结一些快速学习的方法和窍门。他摸着脑袋,腼腆地说,“没有特别的方法,只要喜欢,喜欢,一直喜欢它就可以学好。”

  就是凭着这种对汉语的热爱,支撑着莫非在学习汉语的道路上顽强前行。因为家境原因,莫非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学习。他在马普托一家保险公司做业务员,几乎每个工作日都要出差,奔波于全国各地的大街小巷上门推销保险业务,只有周末两天才有时间到孔院上课。

  有时,他正专注地听着课呢,但公司业务电话一来,又得立马起身奔赴到外地出差。莫非对此深感无奈与愧疚,因为他是那么热爱汉语。节假日一到,他就顾不上休息,会请老师补上耽搁的课程。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有时间换上便装,背着书包,早早等在教室门口,急切地说:“老师,今天我可以学习四个小时汉语。如果你不累,我们还可以继续。”

  莫非对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非常着迷,经常缠着老师讲一些海上丝绸之路的故事。有一天,莫非对汉语老师说中国运载瓷器的船只早在公元9世纪就到达过莫桑比克,到郑和下西洋时中莫两国来往就更密切了。为了证实他的所言非虚,还兴致勃勃地拿出了几则关于莫桑北部发现大量中国瓷器的新闻。在填写中国“汉语桥”组委会发来的梦想清单时,他所填写的梦想不是尝遍中国美食、看遍中国美景,而是要去景德镇学做瓷器,去苏州见证蚕丝的由来。


莫桑到处可见的乐器timbila


  说起马上要去中国参赛,莫非小心翼翼地掏出一种叫做timbila的莫桑比克传统木质打击乐器,深情地介绍说这是莫桑比克人的“钢琴”,也是莫桑比克生命的象征。莫桑人正是听着这种美妙的音乐出生,成长与老去的。他要把这件深入莫桑人灵魂的礼物送给“汉语桥”,让它架起中莫文化交流的桥梁。

  当老师问起他最想从中国带回什么东西时,他说想做新时代的郑和,此行不为带回中国的瓷器与丝绸,而是要带回任凭风吹雨打也不可磨灭的中国文化种子,并把它播散到他所热爱的这片莫桑比克土地上。若干年以后,中华文化就如伴随着莫桑比克人一生的timbila音乐一样,成为莫桑人的灵魂滋养!(文/图:蒋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