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Web Site:www.study666.com
  首页 > 留学感言 > 内容  
2012-2-11

通讯:“选择汉语永不后悔”

作者:Amy 来源:study-in-china 点击率:  
 通讯:“选择汉语永不后悔”——记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玛丽亚·鲁科杰利尼科娃的中国情缘

  新华社记者刘恺 谢荣 娄琛

  54年前父亲与中国结缘,成为老一辈俄中友谊的创造者和见证人。如今,自己投身汉语教学第一线,传承和发扬俄中友好事业。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孔子学院副院长玛丽亚·鲁科杰利尼科娃讲述了从父亲到自己的传承半个多世纪的中国情缘。

  缘起

  玛丽亚的汉语情缘与50多年前父亲鲁科杰利尼科夫在中国的一次难忘经历密不可分。1956年7月31日,中苏联合登山队一行31人首次登上中国新疆境内海拔7546米的慕士塔格峰。鲁科杰利尼科夫作为教练员和运动员成为这一历史性壮举的见证人。

  鲁科杰利尼科夫的此次中国经历让他终生难忘,也改变了女儿玛丽亚的一生。“在我很小的时候,常听父亲讲与中国有关的故事。他常常告诉我,同一时期到过中国的很多苏联专家和他一样,都对中国念念不忘。他总说,每当回忆起中国,心里总是涌起一股暖流,”玛丽亚回忆说。

  “父亲希望我长大后能学习汉语,了解中国文化和中国人民,”玛丽亚动情地说,“父亲的言行对我产生了很深的影响。他和中国的情缘改变了我的一生。从幼年开始,我的未来就与中国和汉语联系在了一起。”

  玛丽亚讲述了她选择汉语作为专业的机缘。1986年,当她考进莫斯科大学语言系时,学校还没有开设汉语专业。“突然有一天,学校来了北京语言文化大学的老师,要开设汉语班。我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父亲。他极为高兴地鼓励我学习汉语,于是我改学了汉语专业。”

  “父亲当时说的一句话我至今难以忘怀。他说,‘选择汉语,你永远也不会后悔’。的确,我从来没有后悔过,因为汉语已经成为了我人生重要的一部分内容,”玛丽亚说。

  缘深

  在莫大学习7年后,玛丽亚进入科学院工作,随后转入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教汉语,一转眼就是10年。如今,45岁的玛丽亚已经是俄罗斯有名的汉学家,数次到中国进修,著有10余部学术专著。她也是人文大学语言学院东方语言教研室主任,兼任孔子学院副院长。喜欢绿茶、书法、京剧和国画的玛丽亚最主要的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培养汉语人才。

  正是依靠她领导的东方语言教研室的努力,2007年9月,俄罗斯国立人文大学成立了莫斯科的第一所孔子学院,其合作伙伴是中国对外经贸大学。建院两年多,汉语学员数量快速增加,初建时只有40名学员,目前已增至150人,分设高、中、初级班。“学员中,既有在校学生,也有社会上各种从业人员,还包括捷克人和波兰人,年龄从13岁到50岁不等,”玛丽亚介绍说。    

  孔子学院的教学内容从中国历史、经济地理,到汉语语言学、语音学,同时也囊括了中国文学,甚至包括藏传佛教。“学生不仅要学习汉语知识,更要学习中国文化。为此,我们开设了书法课和茶道课,帮助学生领悟深邃的中国文化,”玛丽亚指着身旁的一幅隶书书法作品说,“那就是我们学生的作品。”

  随后,玛丽亚又特意引领记者参观了孔子学院的图书馆。一排排书架上,既有汉语教材,又有中国古典名著和新出版的中国文学作品。“这也许是全俄罗斯藏书最多的孔子学院了,”玛丽亚笑着说。“我们很重视信息建设,除了丰富图书馆藏书外,还设立了网站,使其成为重要的教学环节,让任何对汉语感兴趣的人都可以使用它。”

  展望

  “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希望能学习汉语。这跟我学习汉语时的情况完全不同。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俄罗斯学生有机会到中国去进修。比如今年,人文大学就有20多名学生要去中国学习深造,”玛丽亚说。“我希望能多邀请中国各领域的专家到俄罗斯的学校举办讲座,帮助新一代青年更好地了解中国。”

  谈到俄罗斯“汉语年”,玛丽亚说,东方语言系和孔子学院打算利用这一契机集中力量做好三件事:一是对国家汉办出版的《新实用汉语课本》进行完善,预计年底出版修订后的课本;二是在国家汉办的教材基础上编一套适用于俄中小学生的汉语教材;三是翻译和出版中国语言学家的最新汉语语言学研究成果集。

  在玛丽亚看来,语言交流在俄中两国交流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为语言交流可以促进双方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并增进人民的友谊。“孔子学院的目的就是传播汉语和中国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玛丽亚说。

  展望未来的发展,玛丽亚说,汉语对她来说不仅仅是一种职业,更是她不断深入了解中国和中国人民的“利器”。她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美好愿望:“希望我能培养出越来越多的汉语通,把自己对中国文化的热爱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