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ick Web Site:www.study666.com
  首页 > 多彩中国 > 内容  
2014-4-21

多彩中国之汉字

作者:stella 来源:留学中国 点击率:  


汉字,在中国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方块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是世界上仍被广泛使用的高度发展的语素文字。

广义的汉字指从甲骨文、大篆、金文、籀文、小篆,至隶书、草书、楷书(以及派生的行书)等的文字,狭义指以正楷作为标准写法的汉字,也是今日普遍使用的现代汉字。汉字在古文中只称“字”,少数民族为区别而称“汉字”,指汉人使用的文字。

汉字为上古时代的华夏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年商朝的甲骨文、籀文、金文。再到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隶变,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正楷。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期间东亚诸国都有一定程度地自行创制汉字。相较而言,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印度文字都早已消亡,所以有学者认为汉字是维系中国南北长期处于统一状态的关键元素之一,亦有学者将汉字列为中国第五大发明。

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现时中国定为国家规范用字。汉字在古代已发展至高度完备的水平,不单中国使用,在很长时期内还充当东亚地区唯一的国际交流文字,20世纪前都是日本、朝鲜半岛、越南等国家官方的书面规范文字。

现代中文汉字大致分成繁体中文与简化字两个体系。前者主要用于香港、澳门以及台湾,而后者由中国大陆制定使用,并为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采用。非中文体系中,日本和韩国各自制定了官方的汉字使用规范,而在越南、朝鲜和蒙古国,汉字已不再具有官方规范地位。
构造原理
六书是汉字组字的基本原理,在周礼中就有提到了六书,只是没有说明具体内容。到了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详细阐述了“六书”这个汉字构造原理: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象形
这种造字法是依照物体的外貌特征来描绘出来,所谓“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是也。如日、月、山、水等四个字,最早就是描绘日、月、山、水之图案,后来逐渐演化变成现在的造型。

指事
这是指表现抽象事情的方法,所谓“各指其事以为之”是也。如人在其上写作“上”,人在其下写作“下”,有人称为抽象的象形。

会意
这个造字法,是将两个字根组合起来,使派生出新的含意。如“日”和“月”组起来,就是日光加月光变成“明”。“人”字和“言”字合成“信”字,意思就是人过去所言;有信,就是这个人都很遵守自己说过的话。

形声
此乃文字内以特定形状(字根)表特有的音。例如:胡,这个字也可为一个声符,结合不同的属性部件,表不同意义如蝴、湖、葫、瑚、醐等,而以同样的发音元素(也有的是完全同音),表达不同的事物。但形声字,也因古今语言音韵变迁,不少古代同类形声字在今天的官话已无共同音素了,如过、蜗。

转注
这是用于两个字互为注释,彼此同义而不同形,汉代许慎解释道:“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这怎么说呢?此二字,古时“考”可作“长寿”讲,“老”、“考”相通,意义一致,即所谓“老者考也,考者老也”。诗经的《大雅·棫朴》亦云:“周王寿考。”。苏轼的《屈原塔诗》也有“古人谁不死,何必较考折。”一语。其中的““考”皆“老”意,特别注意的是,后代的文字学家针对许慎的前述的定义也作了大量的解释。其中包括“形转说、声转说、义转说”三类,只是这三种说法有人认为不够全面,当代古文字家林沄先生也有解释说“转注”就是一个形体(字根)记录两个读音和意义完全不同的两个词。例如“帚和婦”与甲骨文中的“母和女”等等。

假借
这法简言之,借用一字,去表达别的事物。一般来说,是有一个无法描述的新事物,就借用一个发音接近或是属性近似的字根,来表达这个新事物。例如:“又”,本来是指右手(最早可见于甲骨文)[17],但后来被假借当作别的意思。闻,本意是用耳朵听东西的意思。例如《大学‧第七章》中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但后来被假借成嗅觉的动词(不过也有人认为这是错用)。 (其中“转注”“假借”两项的意义,至今争讼不休,尚无令人满意的说法。)

总结以上古代六书,前两项,“造字法”也;中两项,“组字法”也;后两项,“用字法”也。这六个原理,是古代文字学学者归纳出来的字学理论。其所含汉字构成法则,是长期演化而成的,不是任何一个人独创的。

重新解构
《汉字字源:当代新说文解字》中,否定了许慎指形声字占八成以上的理据,认为许慎只以小篆、籀文作参考,而不了解甲骨文。而该书则以甲骨文作为汉字源头,重新解释汉字,认为会意字占汉字数量八成以上,也不存在“会意兼形声”的造字方法。以会意的角度分析“形声字”,结果所谓形声字的声旁完全具有表意作用,认为古人造字大有讲究。如“蜥”字指栖于树上又能断开的蛇,“蟋”指知悉并引申为有规律之爬虫,“蜥”与“蟋”却不可互换,可见未有加部首时,正是以会意造字。

认定造字方式为象形、示意、指事、会意、形声、记号六种,其中出现两种新造字方法示意、记号。

示意

示意,即用示意图表示字义。用图形表示特征、抽象事物、事件过程等,例如“用”为打井的示意图,引申出使用之意,组成“甫”、“甬”、“周”等字。以此方法可解释更多汉字起源。

记号
记号则是由残缺不全的字符或没有具体意义的字组成。如“由”字由“胄”简化而来,“胄”又由“胤”简化而来,“胤”解作子孙传承,因此“由”有源由、来由等字义。

特点
单一字内就有很高的信息密度,在表达同样的事物时,可比表音文字用更短的篇幅表达同样的信息,而且更为精密,鲜需依赖前后文的情境理解某字含意(此指传统字而言,不适当的简化字有跟表音文字一样的问题),所以汉字的阅读效率很高。
所有汉字乃由1134个字母为基本字根,如金、木、水、火、土、爻、又、心、攵、乂、弋等,像积木一样组合而成。以意念的联结组合各种文成各式各样的字,表达各种意涵。
如不认识一字之意,可拆字,从组成字根以及空间的配置推断出其字义。当时代演进出现新事物,难以词的方式来表达或是缺乏效率时,也能以字根组合原则,合成出新字来用,例如:铀字,就是近代为了表达新发现的化学元素而新造的字。
汉字组成的字根空间配置对字义有影响:如同样是“心跟亡”的合体,左右排是“忙”,上下排是“忘”,排列不同,导致不同涵义;文字右边有“乂”这个字的字根,这表示右手(手的左偏旁表示左手)持某物进行某事(金文、甲骨文考古的发现),如果右手拿斧头就变成“攵”,有这个字根的,字本义几乎都是有针对性武力的使用或强制维护一个秩序相关的事物,例如攻、败、收、散、政、牧、敕、赦、放等字,跟一个秩序的创建消灭、维持有关。